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分論壇:創新 智能 變革 _ 中國發08靠設計廣告展門戶網-國家發展門戶

作者:

分類:

requestId:68fbab1752dc22.19711909.

俞嵐:

這個現在是在實驗室階段?

2017-12-04 12:10:37

張德強:

可以批量生產的,就是它可以第一階段是實現無邊框的全面屏曲面屏概念,柔性是從技術角度來談,就是你制造過程柔性,攜帶的時候柔性,真正看的時候還是要固定,所以我們說泛在屏的概念更容易讓大家接受。

目前使命是什么呢,就是我們的國產比如說手機非常優秀,有8個手機廠商進入全攤位設計球前10名,但是核心元器件一直是他們的痛點,芯片和屏,我們的使命就是要讓國產的手機能夠跟世界上最先進的蘋果手機同步能夠用上最先進的柔性顯示屏,這是我們的價值所在,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消費體驗。

2017-12-04 12:12:11

俞嵐:

從不同的角度給我們探討了連接的無處不在,價值也無處不在,連接會發生一種群體的效應,而隨著這種更廣泛和更高效的連接,群體效應也會被放大,就說利益和風險同時存在,這個過程當中大家要各司其職,在各自崗位不斷做出創新,但是最終的目的是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更加便利。

2017-12-04 12:12:45

俞嵐:

各位都已經是站在技術改革的潮頭,對未來有很明確的感知,接下來的問題我們是要探討的就是在未來的大連接時代,你們認為未來技術創新會有哪些熱點?可能還有哪些創新性、變革性產品、應用、服務,投資風口會在哪里?

2017-12-04 12:13:14

梁在中:

我覺得剛才我也很同意亞輝說經典大圖的,數據將會爆炸性增長,比在消費互聯網時代可能增長的還會更快,所以人的處理能力是會出現重大問題的,AI對于未來來說,肯定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應用,當然第二點,數奇藝果影像據產生了,要是能夠被使用,它是需要有一種信任機制的,所以你這個信用是如何產生的,你這個數據是如何產生的,如何被使用,這是大家對于自己的隱私和對于未來,尤其是金融這個角度上來說,所以在區塊鏈的技術還是會在大的連接和數據時代里面起到非常重要的意義,它是給數據進行增信。

其他的商業機會數不勝數,我就不在這里贅述,另外我比較關心的問題是,人類社會所面臨的大部分的問題不是技術所產生的,大部分情況下是一些社會性的開幕活動問題,所以目前的技術的推動讓我們整個人類社會演進速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人類社會的組織結構組織方式合作方式合作模式其實還處于相對來說比較緩慢的演進程度,尤其是很多思想家思潮對于這個社會的一些考量。我覺得這里這一塊其實也是可以給這些社會學者、經濟學者帶來很大量的機會,研究新的機制,因為互聯網時代大連接時代一定會面臨整個價值鏈的重塑,如模型何進行利益新的分配,對于所有的這些學者都是政治家來說其實這里機會也很多,誰能解決這個問題誰就變成行業里面的最厲害的那個人,謝謝。

2017-12-04 12:14:05

周亞輝:

我覺得其實相比較以前前幾年說的互聯網+行業,其實那時候可能還沒有那么腳踏實地,但我覺得這一波AI+行業,我覺得都真的可以落地了,其實AI技術給各個行業賦能,未來幾年特別看好的一個投資領域,尤其是AI給教育給醫療賦能,就在未來3-5年肯定會爆發性成長。

2017-12-04 12:14:38

俞嵐:

就是過去200多年可能我們最重要的通用技術就是蒸汽機、內燃機,但在這個時代我們最重要的通用技術可能就是人工智能,尤其是這種深度學習,未來的機會會很多。

2017-12-04 12:15:33

于英濤:

我們是一個實業公司,做產品和精密制造和軟件,未來也會關注一些行業投資,從我們自身的實踐角度來看,未來幾年,實際上就在大互聯時代,將對社會有三方面變化,第一就是民生,第二是產業,第三是社會治理。

社會治理跟政府有關系,民生不是我們做的,我們主要是做產業和社會治理,從產業角度來說,我們更多的關注在大連接技術爆發和成熟的前提下,基于這樣的技術我們如何能夠幫助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這也是十九大黨的報告和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當中提出來的,也是我們的使命。比如我們圍繞工業的互聯網、智慧的醫療、智慧的交通、智慧的教育等等,在傳統產業方面,就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在社會治理方面,由于萬物互聯,由于大數據作為生產要素的出現,會使我們的決策更加科學更加合理,也能改善我們整個城市治理,甚至包括政府對社會的治理,這方面我們將會不遺余力的提供我們的解決方案,作為我們的實業報國的企業來說這是我們應該做的責任和義務。

2017-12-04 12:16:48

傅盛:

你有沒有可能用10倍的角度考慮一個機會,我們今天講人工智能作為基礎應用的時候,可以回顧一下一九一幾年的時候整個美國大爆發,是以鐵路、石油、電力為核心的,整個社會財富在那時候增長非常多。今天看到蘋果接近9千億美金,也許可能會有10萬億的公司出現。

這是又一個真正的技術由于底層的AI做構建以后,很多行業都有10倍增長的機會。因為我去硅谷給我印象最深的有幾家公司,就是比如說做模擬碰撞模擬火箭發射,整個物理世界正在數據化。我們都覺得搞一個制藥很麻煩,做基因很麻煩,其實有專門的云實驗室,在這里發好指令那邊就開始給你做實驗,如果別人做過的基因培養實驗不用做,數據就回來了,如果數據化之后這個增長速率就是像摩爾定律一樣。這么去考慮的話,當初離的比較遠的傳統行業都是機會,其實投資的機會到處都是,但我們個人就更專注于機器人,因為我覺得人越來越不愛生孩子,怎么再有這樣的中國給全世界提供廉價的勞動力,可能只有機器人能干到。

2017-12-04 12:18:36

宿華:

其實我首先看歷史,因為歷史上就最近十年發生的變化是從PC到智能手機的切換,就智能手機在發展的初期他的屏幕更小,他的輸入更麻煩,但是他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在線時長更長,可以隨身攜帶,但這種無時不在的特性我覺得在下一個大連接時代可能會發生更大的變化。

舉個例子,比如我們鼻梁上有這樣一個半導體設備,使得我們睜開眼睛就在線,我們一天可能在線12個小時,今天智能手機可能在線時間4個小時,這里面就有更多的場景,更多的可能性,更多體驗上的變化,一個是因為時間變長,第二是輸入和輸出,包括顯示包括控制的體驗的變化,我相信是會帶來整個行業的顛覆,就包括通信包括娛樂包括辦公包括所有我們現在就利用智能設備完成的工作,因為這種場景和體驗的變革,可能全部要重新再來一次,我相信會有巨大的可能性。

2017-12-04 12:19:33

張德強:

未來的機會還是在協同創新,大家已經公認的是軟件、硬件、服務一定要結合起來,任何商業模式的創新一定要跟實體經濟結合起來才會有持久生命力,我們提出ICE戰略。對于我們制造業來說,要擁抱網絡,把網絡的新的技術用到制造業里面,助力制造強國建設。同時我們的新的顛覆性新技術,又能夠給智能終端帶來無窮無盡的變化,愿意跟我們的用戶一起去探討未來的智能終端到底長什么樣子,這樣可以助力網絡強國的建設。

2017-12-04 12:19:54

俞嵐:

謝謝各位嘉賓的分享,從人類發展的角度來說,我們社會的變革其實就是互聯互通方式的變革,互聯網讓世界變成平的,而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讓世界變的更加可知,技術是我的短板,那大圖輸出我覺得我可能想談的一條,我們不能夠忘記在蒸汽機和電動機在縮短世界半徑的同時,我們的槍炮和原子彈也縮小了生命的半徑。

剛才有幾位嘉賓一直談到一個問題,就在人和技術的博弈過程當中,我們可能也要時刻警惕不要去忘記了大連接時代的數字鴻溝問題,大連接時代的大影響力濫用的問題,大連接時代的安全的問題。今天因為沒有時間展開講,下次再進一步探討,在未來大連接時代,我們最不能忘記的根本的東西就是靈魂、道德、善良和犧牲,這也是為什么在令人興奮的大連接時代即將到來的時候,我們本屆互聯網的主題有三個詞,第一個叫發展數字經濟,第二要促進、開放、共享,第三條更要攜手共建網絡空間的命運共同體。

昨天庫克有一句話大家應該跟我一樣印象很深刻,他說我們不用擔心機器像人一樣思考,我們更要擔心的是人像機器一樣思考。在這個大連接的時代,沒有旁觀者,只有我們在座大家在內一起共同努力才能讓我們的未來更加地美好更加普惠更加公平。

這個環節的討論就到這里,感謝六位的參與。

2017-12-04 12:21:24

中國網:

接下來進行的是主題演講環節。首位進行演講的嘉賓是戴姆勒大中華區高級執行副總裁安爾翰。

2017-12-04 12:23:18

戴姆勒大中華區高級執行副總裁 安爾翰: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我很榮幸參加今天的會議,但是我中文說的不太好,所以我接下來就講英文了。

我今天討論的主題是從汽車制造者的角度談一談這個大連接時代。我們公司歷史已經非常久了,我們已經有了130年的從業包裝盒經驗,我們是汽車的發明者,在過去130年,我們一直助力于汽車行業,130年前我們第一個工廠在德國的斯圖加AR擴增實境特,我們一直秉持著一開始的精神,就是一直要有有創造性,一直要有這種企業家精神。

我們已經是全球的知名企業家,我們一直秉持著我們的精神,我們的行業也在經歷著巨大的變革,但是我們認為戴姆勒已經做好了準備應對這些變革,因為我們一直是保證著我們的產品非常有創造性、創新性。

我們今天談到了很多的變革,也很多巨大的趨勢,這些趨勢正在改變著我們的生活,也改變著汽車行業,我們不僅僅是汽車制造商,我們也成為了汽車創造商。在這樣一個新紀元,我想主要強調四個領域,我們認為這四個領域是未來四大挑戰也是四大支柱。

2017-12-04 12:25:05

安爾翰:

第一就是互聯性,今天我們談到了很多互聯性,一個互聯的汽車;第二就是自動無人駕駛汽車;第三就是共享的這種出行;第四就是電氣化、電子化,這些是我們未來四大趨勢。在這些領域我們面臨著各種各樣的挑戰,在右邊我們看到電子出行將會是我們未來的趨勢,互聯性,無人駕駛汽車,共享和服務,所有這些服務這些特征,都會讓我們的這種連接更加地緊密更加地成功。

首先跟大家講一講我們怎么做以及我們采取了怎樣的做法。我們幾年前入駐北京,我們在北京有科研研發中心,我們在德國也有研發中心,從我們最開始130年前那個小車庫不斷地發展起來,我們現在在全球都有了業務,我們在全球提供全天候、不間斷的解決方案,我們在全球有業務,有服務,我們嘗試去了解市場了解我們的客戶,尤其了解我們中國的客戶,因為中國是非常大的一個市場,我們也為客戶提供量身訂作的產品。接下來要給大家放一個小的視頻,給大家解釋一下我們正在做什么,以及未來出行大概會是怎樣的一個形勢。

剛才大家聽到的,其實是這種不斷便捷的出行能夠給大家提供更有價值的時間,這四個我們覺得是核心要素,就是智能互聯,自動駕駛,共享出行和電動驅動,這個在我們生活方面是非常重要的,這對一個行業來說制定一個先進的標準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現在公司有一個CASE的過程,其實是在我們這個標準流程之上的一個戰略,所以我們可以作出自己的一些抉擇,將這四個因素相互的融合到一起。

其實在剛才的視頻中大家已經聽到了這種移動出行的生態系統,我們現在賣的這些車,能夠賣到更遠的地方,所以就是一種更加移動出行的生態系統,這也是我們公司一貫的繼承和主張,當然我們也會抓到所有的最新的趨勢,特別是為中國的客戶提供一些量身定制的產品。當然這需要我們知道客戶的需求是什么,他們到底要去哪里,他們到底想讓自己的汽車變成什么樣的汽車,所以我們一方面的創新就是要提供這種移動出行的生態系統。

最后一點,其實我在其他的一些分論壇當中也有提到,就是這種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當然對于戰略合作來說,也是我們戴姆勒一個重要的理念,不管是我們的研發還是營銷或者是組織方面,我想所有的方面都可以適用這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作為一個國外的品牌,我們必須要了解市場的需求是什么,當然對其他的一些領域來說也非常重要,我之前早上也聽到過很多這樣的說法,所以以這個級別上升的極兆的網速,顯然是能夠給這個汽車的行業帶來快速的發展。所以最后談到這個戰略的合作伙伴,其實前面的一些分論壇我也談到了,我們要找到這些合適的合作關系合作伙伴,找到這些合適合作代表,特別是那些已經非常成熟的,商業模式非常成熟的一些公司。

非常感謝大家。

2017-12-04 12:28:32

田溯寧:

下面給我們帶來演講的就是柔宇科技的創始人劉自鴻先生。

2017-12-04 12:30:44

柔宇科技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劉自鴻:

大家好,非常榮幸今天有機會參加世界互聯網大會,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的一些觀點和看法。

今天的主題叫做“大連接時代”,這里頭其實有兩個詞,一個是“大”,一個是“連接”,讓我想起了中國古代有幾個詞,叫“大象無形,大音希聲,重劍無鋒”,我發現前面幾位很有思想的演講家他們說話的聲音都不用很大,但是他們思想都非常深刻,所以今天這個時代我們的觀點其實不是用嗓門去辯論一個事情。

就像今天很多連接互聯網一樣,它的改變是悄無聲息的,就像我們所謂的“大象無形”,今天的互聯網時代已經是無處不在,所以我們想想未來會是什么樣子。

今天借這個機會和大家談一下我們在做的事情,如果大家今天回去看20年前或者哪怕10年前全世界最大的科技公司,你可以看到他們的市值遠遠沒有今天高,而且在全世界市值最大的十家公司里邊,遠遠不大今天這么多的科技公司,以前排在前面的一定會有石油的公司,但今天全世界市值最大的五家公司都是科技公司,這里面最重要的影響就是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新科技的出現。

2017-12-04 12:31:31

模型

劉自鴻:

我們如果回過頭看信息時代的歷史,剛才華為的余總也提到類似的發展過程,其實從1970年的時候開始由大型計算機轉到PC,到90年代互聯網開始大量興起,再到2007年的時候,因為iPhone的發布移動互聯網的興起,這幾個節點對于今天人們的生活方式產生了絕對性的改變。大家都在思考我們未來到底會往哪些方向發展。

我們今天也看到很多的名詞,VR、5G、大數據、云服務、物聯網等等,非常多不同的名詞,有的時候我們也在想,這么多不同的科技領域,那么是不是這些科技領域它都在一個層次上去比較呢?其實我們認為它不完全是,在這個里頭還有很多沒有列出來的,他們之間具有一定的從屬關系。

我們在去年的時候做了一個思考,把它歸納成了三個領域,第一個領域就是人機交互領域,我們稱之為HMI,就是人跟人、人跟物、人跟大自然的交流的方式,這種交流的方式包括顯示、傳感、生物識別等等,大家想想其實前面說到的PC主要靠的鼠標、鍵盤和大的顯示屏,那移動互聯網主要靠什么呢,靠小的這個顯示屏加上手指,這就是一種新的人機交互的方式,但是僅僅是這么一個小的交互方式卻導致移動互聯網和互聯網巨大的區別,包括他的硬件、軟件還有商業模式、操作系統一系列的改變。

人機交互之后,機器需要去做決策,去做分析,所以這就是我們今天大家廣義在討論的AI,人工智能,當然其實有一些軟件它未必是學術上那么嚴謹的稱之為人工智能的東西,但我們暫且把所有的機器通過一定的軟件算法幫助人們做決策的內容統稱為在AI領域。

有了人機交互有了人工智能,再加上互聯網的技術,比如說5G,比如說還有以前的有線互聯的技術,把這些孤立系統連接起來就是我們生活當中的方方面面的萬物互聯,不僅僅是手機,還有可能是我們的衣服我們的鞋子我們的桌布這些東西。

這是我們對于未來信息技術三個大的發展方向的一個思考,柔宇過去主要集中在人機交互方面,通過人機交互把我們的界面變的更加簡潔和時尚。

2017-12-04 12:33:13

劉自鴻:

我簡單介紹一下柔宇的發展歷史,我們整個發展歷史其實可AR擴增實境以追溯到2006年的時候,2006年我還在斯坦福上學的時候,想到做柔性顯示這樣一件事情,那個時候其實整個行業不管是學術界還是工業界,基本上還是處于一片非常非常荒蕪的,今天很多人稱為“無人區”的領域,真正很少有那么多人專注在柔性這一塊,花了很多年時間做物理、化學、材料的研究,2012年的時候我跟兩個清華斯坦福校友創立了這家公司叫柔宇科技。

第二張圖就是我們三個人創立這家公司的時候,在一家非常小的辦公室,那時候沒有錢也沒有資源,就是靠著幾個人,靠著一個很小的實驗室開始去做我們的技術開拓,2014年發布了全世界最薄的柔性顯示屏,只有0.01毫米,也是因為這件事情柔宇開始正式走到公眾視野,很多人開始關注柔性顯示,在此之前我們也跟很多顯示屏公司聊到過這些事情,但以前可能很多人覺得這個事情沒有這么快,所以沒有那么多人去專注的做這件事,2014年做出來0.01毫米的柔性顯示之后,有很多新的公司都紛紛加入到柔性顯活動佈置示陣營當中,現在可以說已經是大勢所趨了,前面也有一位嘉賓在做柔性顯示相關很多的事情。

我們感到非常振奮,新的人機交互技術已經是大勢所趨的方向。這些年當中我們還發布了一些其他的基于柔性的產品,現在已經陸陸續續運用到我們生活當中,2016年也投資了17億美金建立全柔性的顯示屏產線,會有真正全柔性產品走入到我們的生活當中。

目前大概有全世界15個國家的1500名員工,在過去5年當中積累了1500多項專利,所以我們的理念一直是從0到1的創新,一邊到1到無窮的產業化的工作,包括柔性顯示還有柔性傳感器,就在透明的薄膜上做大量的傳感器電路,這些技術很多都是我們從零開始做。

現在我們正在打造的所謂的“柔性+”平臺,就是把我們很多柔性基礎技術包括柔性顯示、柔性傳感做成標準化的技術解決方案,然后跟消費電子、智能交通、建筑裝飾等各行各業進行合作,而且目前通過“柔性+”這樣一個技術平臺,我們已經建立了很多企業級的合作伙伴,已經有很多產品陸陸續續通過我們的合作伙伴的渠道進入到我們的生活當中。我相信大家會越來越感受到柔性因為不受物體形狀的限制所帶來的新的人機交互的方式,給我們在萬物互聯世界帶來全新的感受。

萬物互聯里邊很重要的一點是數據,數據怎么來,來源于感知,那么在感知當中,實際上我們今天生活當中的很多東西是還沒有感知功能的,比如說衣服、鞋子、桌子,今天我們大部分的設備數據來源于我們的手機我們的固定的幾個載體,我們希望將來這種萬物互聯的時代真正的無論是生活當中的什么東西,都有可能能夠及時的跟人進行交互,這就是柔性他所帶來的一個價值。

這里大家看到的其實都是柔宇在過去幾年當中已經通過自己的柔性技術應用到生活當中的不同的場景,比如說像這種新的柔性消費電子產品,可以卷曲可以折疊,像汽車領域里邊把中控臺做成弧形,還有智能家居里面水杯、臺燈,這些透明的弧形的區域其實都已經集成柔性電子,還有沙發,給大家看到的這些其實不是概念性的東西,都是已經跟我們的企業級客戶已經開始合作,并且已經陸續量產落地的產品。

2017-12-04 12:38:35

劉自鴻:

最近我們面向消費者的這種新的產品,也會在12月15號跟京東合作,聯合首發,這對我們開會或者出差都非常有幫助。

還有建筑裝飾領域,皮革里邊,柔性表面也可以集成很多柔性東西,可以使得表面真正地智能起來。

我們現在希望“柔性+”的平臺給我們下一代的人機交互提供全新的一種交互方式。

回到剛開始提到的這三個領域,人機交互的方式的改變很有可能會給我們下一代的萬物互聯提供一個很重VR虛擬實境要的支撐和入口,我們也相信柔性這種新的人機交互方式在我們整個信息時代里邊也能夠發揮他將來更大的價值。我就講到這里,謝謝大家。

2017-12-04 12:39:38

中國網:

接下來演講的是疊境科技董事長、首席科學家虞晶怡。

2017-12-04 12:40:31

疊境科技董事長、首席科學家 虞晶怡:

非常有幸能夠在這樣一個舞臺跟大家講解一下我們的工作,我其實有雙重身份,我一方面是上海科技大學的教授,我也是一個初創公司疊境的創始人。

這個大會的主題是數字經濟,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把整個物理世界數字化,怎么能夠把整個物理變成可以連通的數據化,它的核心數據就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已經超過60年的歷史了,從1956年開始人工智能就采取了Descartes減法的做法,把所有的問題拆分成一塊塊解決,主要一塊是傳感,一塊是重現,最后一塊是認知。

在做整個物理世界數字化的過程中,這三塊在過去的50年里已經做了長足的發展,以傳感為例,蘋果10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拍攝系統就是3D拍攝系統,微軟也是用多個結構光能夠進行三維世界的重現,這是傳感器中的飛速的進步,在不久的將來可以看到非常大的應用,在這個重現技術上計算機的算法已經能夠讓我們拍一組照片在很快的時間內就能讓三維世界重現。

這是我在2012年跟一個美國軍方退役部門做腳的重現,因為當時有很多受傷的士兵要很快的做三維的腳的重現,我就照一圈的照片用三維重現的算法能夠重現它,這個重現的算法仍然需要腳上穿上襪子,因為如果沒有這樣襪子的一些紋理是無法重現的。由于人工智能特別是深度學習的發展,現在能夠達到利用這個看到一張圖片就能夠分析出這是人的臉,比如這是通過一張圖片實現人的三維,基本上能達到,但是效果還不夠好。

在數字化過程中,怎么能把這些技術融合在一起,在過去的幾年內,深度學習是一個核心的算法,深度學習的核心其實是需要像人的腦子一樣看整個世界像人的眼睛一樣看整個世界,其實是采用的亞里士多德的三位一體的算法,把三位結合在一起做這個事。

如何實現這樣的做法?這個做法的核心之一就是現在非常非常熱的光場,這個概念是我當時在MIT讀博士的時候我的導師說的,我把三維空間所有的光線捕捉下來,不考慮所有的重現過程就采用這些光線,根據這些光線的采樣進行分析和三維重現 TC:08designfollow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